2020商学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生组织 >> 正文
热议活力发展 憧憬国家未来——商学院学生干部热议全国两会
发布时间:2024-03-22 发布者:张楚铭

近日,备受瞩目的2024年全国两会圆满闭幕,商学院学生干部们密切关注两会动态,深刻领会和学习会议精神。他们通过电视、网络等渠道,收听收看两会直播,认真研读政府工作报告,了解国家大政方针和政策导向,并结合自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实际,畅谈学习体会和对未来的美好期盼。

85426

通过学习两会工作报告,我内心感触颇深。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前景壮阔,任务艰巨。积力所举,则无不胜;众智所为,则无不成。作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我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与使命,我将继续努力,不断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提升综合发展能力,沿着两会确定的发展方向贯彻两会精神,用汗水与激情在自己的领域里努力开创一片新天地。——商学院团委副书记(学生) 苏雪柯

F60F3

观看了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我对祖国的发展充满了信心和期待。会议强调了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等重点领域,展现了我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特别是对教育、医疗、就业等民生问题的关注和部署,让我深刻感受到国家对人民福祉的重视。作为一名学生,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那就是努力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这次两会让我更加坚定了奋斗的方向,我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为实现中国梦努力奋斗。——商学院学生会主席团成员 詹子怡

4CB8F

一年一度的春季盛会如期开幕,李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激荡人心,既展现了过去一年的辉煌成就,也点燃了克服困难的决心,更描绘了激励人心的未来蓝图。我观看了全国两会的直播。这是汇聚民意、鼓舞人心、指明方向、增强凝聚力的重要政治平台,今年的报告更是实实在在,提出了“新质生产力”、“美丽中国”、“科技强国”、“创新驱动”等一系列深具前瞻性的战略举措,引领我们奋勇前进。两会的讨论重点是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传统产业的升级转型,同时孕育和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当秉承家国情怀,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搭乘春天的列车,奋力开拓属于我们的未来。——商学院党员教育发展中心主席 蒋刘悦

78D99

今年两会强调了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等重点领域,体现我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展现我国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决心和信心。尤其是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政策措施,让我对未来充满期待。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养,为社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以两会精神为指导,积极参与到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中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商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主席 许铭豪

665C9

今年的两会,我通过电视和网络直播关注了整个过程,深感此次会议对国家未来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两会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和委员,共同讨论和规划国家的发展大计,这种全民参与的政治生活场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一系列发展目标和政策措施,不仅展现了国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把握,也反映出国家对民生改善的深切关怀。我对国家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也期待两会提出的各项政策措施能够落到实处,为建设更加繁荣富强的国家贡献力量。——商学院新青年媒体中心副主席樊松涛

4BB21

在两会的氛围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国家的发展和进步。通过收看政府工作报告等途径,我看到了中国在过去一年中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就,这让我更加坚定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增强了我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同时,我也深刻地认识到了国家发展面临的挑战。作为新时代青年,要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坚定不移跟党走,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商学院职业发展中心主席 陈炜

911B6

2024年全国两会已经召开。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观看两会后,我了解到了许多关键热词,“新三样”“超长期特别国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新质生产力”“未来产业”“人工智能+”“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放心消费行动”“投资中国”……通过这些"两会新词、热词",能看出中国的未来是发展的未来,是科技的未来,是高效智能的未来,是带有强劲引领力的未来。加油!我的祖国!——益立方公益学院副理事长阮彬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商院青年学子将以两会精神为指引,积极投身到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学校地址:浙江省宁波市钱湖南路1号
Copyright@ 2009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83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