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参加商学院首届“海鸥计划”的十四位同学和带队老师一起结束了在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SDSU)四周的学习顺利回到国内。在美国的四周,同学们不仅在学业上收获满满,也体验了多样的文化,并和其他的同学及自己的美国host family结下了友谊。

丰富的课程学习
每个同学在SDSU期间共有五门课,分别为语法课、美国文化、词汇和发音课、听力和口语课,及英语应用课(English in Action)。每门课又分为不同等级,老师会根据大家的英语水平选择合适的内容和方法。所有课程都是小班化授课,课堂互动多,气氛活跃。大家对学习的整体满意度达到100%。

多样的文化体验
文化体验是绝大部同学参加“海鸥计划”的目的。在本次SDSU项目中,同学们不仅在课堂上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共同探讨问题,聆听不同的看法。平时又与当地的host family生活在一起,零距离感受美国家庭生活。大家还一起庆祝春节,宣传中国文化;一起去登山徒步、海边观日落,体验当地的休闲生活。此外,大家还利用周末时间去旧金山、洛杉矶等周边城市打卡,看NBA球赛,体验不同的都市生活。

超高的项目满意度
参加本次活动的十四位同学中不仅有大一大二低年级的同学,也有大四的高年级学生;其中有暑期刚参加过其他出国境项目同学,也有初次出国的同学,但大家对SDSU这个项目的整体满意度达到100%,其中9位同学(64.29%)选择非常满意。所有参加此项目的同学都愿意向其他同学推荐此项目(1-7打分,此项得分6.43)。
以下是对部分参加此项目的同学采访:
问:此行让你对美国人印象最深刻的有什么?
答:“我印象最深的是美国人的热情。在国内,大家可能相对比较腼腆,而在美国大部分的美国人其实都非常热情。根据我一个月的感受来说,大部分美国人都非常外向。他们毫不保留的表示出自己的体验和情感,且所有的感受和情绪都会在面部表情中体现出来。甚至走在路上一个毫不认识的人都会在路上夸赞我的鞋子或者衣服很好看。”

问:此行你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答:“交通是我在美国时遇到的最大挑战。虽然圣地亚哥的公共交通网络较为完善,但相比国内的大城市,还是差了很多。尤其是对于没有车的学生来说,出行就不太方便,只能靠步行,或乘坐bus和trolley。但是好多公交车平时一小时一班车,周末还不运营。与国内可以非常方便且便宜使用打车软件打车不同,在美国的Uber和Lyft虽然同样方便,但是价格相对来说是非常贵的。”

问:你感受最深的中美化差异是什么?
答:“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文化直接的差异。美国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各种文化、种族和价值观交织在一起,大家都能找到自己归属的群体。在与美国本地学生的交流中,大家发现他们普遍强调个人独立性和自由,这与中国社会重视集体主义、家庭纽带的文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美国人更注重自我表达,他们敢于展示个人的独特性和想法。”

问:通过此项目,你对跨文化沟通有什么新的理解?
答:“在校园内,我有幸结识了许多来自不同国家的同学。因为学校里的同学来自世界各地,他们给大家带来了不同的视角和思考方式。在与他们的互动中,不仅我的英语口语能力有所提高,还让我更好地了解了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每次与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学交流,都会让我产生新的思考,让我意识到跨文化沟通不仅仅是语言的交流,更是思想和价值观的碰撞。

问:你对大家今后来美国交流学习有什么文化适应方面的建议吗?
答:“刚来到美国不要慌,我来分享4条tips。1)学会打招呼。如地铁里有人冲你嗨一声,回个微笑就完事儿;另外,美国人会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Howis it going?意思就跟中国人见面问“饭吃了没”是一个意思。别琢磨人家是不是真的要问清楚我们要去干什么;2)别怕直接说话。上课觉得有问题的话直接举手说就行,美国人觉得这是靠谱,不像中国人可能觉得打断老师,“不给老师面子”;3)学会Small talk。在同学聚餐时夸夸对方新球鞋,聊聊日常,不聊严肃的话题。4)一定要注意守时。如果有事耽误,一定要及时告知并表示歉意。”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只有真的走出去,才能看到这个世界的丰富多彩;只有亲身体验,方能激活我们对全球视野的认知和思考。“海鸥计划”作为积极响应商学院“四个一工程”中“体验一次出国境交流”的重要举措,旨在为同学们提供多元化、高质量的出国境交流平台和机遇。
“海鸥计划”是商学院推出的寒暑假交流系列活动,商学院会继续完善国际化人才培养机制,大力发展国际化办学成果,努力培养“全球视野、社会责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为深化国际教育文化的交流与合作贡献商院力量。今年暑假新一期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项目(7月11日-8月8日)将于近日开启报名,欢迎有意向的同学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