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日,第二十四届全国高校物流专业教学研讨会暨物流与供应链产教融合创新发展论坛在广西南宁召开,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主办、南宁师范大学承办,以“人工智能+物流高等教育创新发展”为主题,围绕AI+物流高等教育、一流物流类专业建设、中国—东盟教育合作与物流教育出海、智慧物流人才培养、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等内容进行深入交流与研讨。物流教指委委员、工作组成员以及来自全国近400所高校、行业企业的领导、物流专业负责人、骨干教师等共计1000余人参加会议。

中国物流学会会长、全国物流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任豪祥在致辞中强调,人工智能作为通用性目的技术,正深度赋能物流产业,头部企业应用广泛,覆盖运输、仓储、供应链管理等核心场景。物流人才培养是物流产业快速发展的根基,各高校应以“AI+”创新教育范式,着力培养适应未来发展需求的新型物流人才,为服务物流强国建设与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供坚实支撑。
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副组长、物流教指委主任、上海海事大学原校长黄有方代表物流教指委做《2024-2025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报告》。报告从推动AI与物流高等教育融合、指导院校专业建设、推进产教融合三个方面全面总结了教育部物流教指委上一年度在指导专业建设、专业教学要点研制、虚拟教研室建设、专业国际认证以及产教融合等方面的主要工作情况。黄有方强调,人工智能与高等教育的融合是对现有教育模式的重构性改革,各院校应积极拥抱AI技术,共同探索物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新范式。
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物流教指委秘书长郭肇明代表物流教指委和中物联发布了《2024-2025年度中国物流高等教育年度报告》。报告对2024-2025年度物流高等教育发展概况、就业分析、物流业发展概况、人工智能时代产业发展与专业建设分析等内容做了详细解读。郭肇明指出,2024年本科专业调整力度较大,但物流类专业情况良好。人工智能时代新文科专业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各大高校要主动作为,在加大融入AI元素的同时,还应重视学生的人文教育培养。
我院物流管理系老师兰振东、杨桂丽、吕博文、姜宇皎参加了此次会议,深入学习了人工智能时代下智慧物流人才培养的新趋势、物流管理专业数智化改造的新方法、数智赋能高质量物流产教融合发展的新路径等相关内容,系统学习了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时代特色,明确了供应链一体化发展和绿色物流发展的新方向,为学科建设和产学研深度融合提供了新的契机,并指明了专业发展和科学研究的方向。

会议设置了多个论坛,同期还举办了物流管理专业、物流工程专业、采购管理专业、冷链物流专业、供应链管理专业、青年教师发展等六个物流教指委工作组圆桌会议。其中物流管理专业研讨暨工作组圆桌会议中,教育部物流教指委物流管理工作组组长、上海海事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杨斌教授通报了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要点研制工作,特别强调专业核心课程应遵循“6+5”原则,即由6门专业基础课与5门专业必修课构成,专业基础课推荐课程设立为智慧物流技术与应用、物流与供应链数据管理与分析、物流管理概论、物流信息概论、供应链管理概论、采购管理概论;专业必修课程推荐设立物流系统论、物流网络规划与设计、数值仓储管理、智能运输与调度优化、国际物流,为我校物流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提供了重要指导。

本次会议为全国高校间、高校与物流行业企业间搭建了深度交流对接的平台,对推动我国物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助力物流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研讨会与我院AI辅助课程建设主题高度契合,为学院推进物流管理及相关专业的教学改革、课程建设和产教融合提供了新思路与实践案例借鉴。未来,学院将继续紧跟行业发展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趋势,探索“AI+物流”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助力学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取得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