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商学院“海鸥计划”圣地亚哥州立大学寒假团教学内容的深入,同学们的英语学习已从最初的匆忙适应进入到高效提升阶段。一步一步,从入学时的分级测试,到课堂上丰富多样的互动学习,再到课外与国际同学的跨文化交流,每一天都充满了挑战与收获。不少同学反馈表示:“这不仅是一场语言能力的提升之旅,更是一次文化碰撞与思想交融的宝贵经历。”
他们绘声绘色地介绍了课程中一些令他们印象深刻受益匪浅的内容。
分级测试:精准匹配,个性化学习
在正式进入课堂之前,同学们都需要参加一项英语水平分级测试,以确保每位同学都能进入最适合自己的班级进行学习。测试分为五个部分:语法(Grammar)、阅读(Reading)、听力(Listening)、写作(Writing)和口语(Speaking)。
测试结果分为101到106级,其中101为初级,106为最高级。每位同学根据测试成绩进入相应的班级,确保课程内容既不会过于简单,也不会超出理解范围。这样的分级制度不仅让我们更有针对性地提高英语能力,也避免了在课堂上因语言水平不同而导致的学习困扰。

沉浸式课堂:从讨论到角色扮演,全方位锻炼口语
正式进入课堂后,同学们发现这里的教学模式与国内传统课堂截然不同。相比于单向的授课模式,互动交流和实践应用成为课堂的核心。每堂课通常由三个主要环节组成:
1.主题讨论
课堂开始时,Jessica老师会提出一个主题,比如“About you”(关于你)、“About job”(关于工作)、“About dishes”(关于食物)等。同学们分组围绕主题进行讨论和分享,必须用全英文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不仅锻炼了口语能力,也让帮助同学们更加了解彼此的经历和文化背景。例如,在“About job”的讨论中,有同学分享了自己在国内实习的经历,而来自其他国家的同学则介绍了自己国家的求职文化,大家在交流中碰撞出新的思考。

2.情景模拟
课堂的第二个环节是情景演练(Role Play),这也是最受欢迎的部分。老师会设置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场景,例如“Hotel occupancy”(酒店入住)、“Job interview”(求职面试)等,要求大家分角色扮演。在“Job interview”的模拟中,有人扮演面试官,有人扮演求职者,大家必须用正式的商务英语进行交流。有些同学为了让对话更加生动,还加入了幽默的回答,让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又不失逻辑。

3.趣味游戏
课堂的最后,Jessica老师通常会安排“You describe, I guess.”(你画我猜)的小游戏。大家分成小组,一人根据屏幕上的单词用英语描述,其他人则要猜出单词。比如当一个同学努力用肢体语言和词汇描述“kangaroo”时,其他人则在一旁兴奋地猜测:“Is it a rabbit?”“No, it jumps higher!”最后,当答案揭晓时,整个教室都充满了笑声。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同学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提高了英语表达能力。

跨文化交流:用善意搭建理解的桥梁
除了课堂上的学习,同学们还进行了实践任务。在第一周适应课程中,Sarah老师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作业:在校园里随机采访陌生人,询问他们对“善良”(kindness)的看法。
要求是分为四人一组,在校园里寻找愿意接受采访的学生。最终,他们在一家早餐店遇到了一位热情的女孩。她耐心地回答了提问,并分享了她前一天刚刚帮助一位迷路新生的故事。她说:“善良不仅让别人受益,也会让自己感到快乐。”在交流的最后,同学们请她在一张纸上写下一句关于善意的鼓励话语,并送上了一份中国特色的小礼物作为感谢。这次采访不仅提高了英语口语能力,也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了美国社会中的人文关怀,让他们感受到成为中美文化桥梁的奇妙体验。
电影课堂:《哈利·波特》带来的语言与文化体验
在一节特别的课堂上,还观看了经典的英语电影——《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这不仅是一部奇幻电影,更是理解英式英语、文化背景和叙述方式的绝佳素材。
在观看过程中,老师特别提醒同色们留意角色的语言特点,例如英国口音、正式与非正式表达的区别,以及魔法世界的特定术语。例如,电影中“You are a wizard, Harry!”(你是个巫师,哈利!)这句经典台词,就让许多同学印象深刻。通过观察不同角色的语言风格,我们学习到了许多地道的表达方式。例如:
·Ron 常用“bloody”表达惊讶,如 “Bloody brilliant!”(太棒了!)
·Hermione 说话更正式,比如“It's levio-sa, not levio-sa.”(是“勒维奥萨”,不是“勒维奥—萨”)
·Hagrid 的口音较重,比如“I shouldn’t have said that.”(我不该说这个。)
观看完电影后,老师还安排了讨论环节。同学们分享了自己最喜欢的角色,并结合电影内容谈论了勇气、友谊和成长等主题。“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让我们在轻松的环境中提高了听力,还帮助我们理解了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

感悟:语言学习不仅是技能,更是文化的桥梁
同学们反馈到:“在这次访学的过程中,不仅在课堂上锻炼了英语交流能力,还在跨文化交流中收获了新的友谊和思考。无论是分级测试的精准匹配,还是课堂上的情景演练、趣味游戏和电影学习,所有的环节都帮助我们更自信地使用英语,与来自不同国家的朋友沟通交流。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语言是沟通的桥梁,而文化则是理解的纽带。’通过这次沉浸式的英语课堂,我们不仅学会了如何在国外生活、学习和交流,更深刻地体会到了语言学习的真正价值——它不仅是一项技能,更是一种跨越文化障碍、促进相互理解的力量。未来,我们将继续努力,在语言学习和文化交流的道路上走得更远,为促进全球民心相通贡献自己的力量。”
“海鸥计划”是商学院推出的寒暑假交流系列活动,商学院会继续完善国际化人才培养机制,大力发展国际化办学成果,努力培养“全球视野、社会责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为深化国际教育文化的交流与合作贡献商院力量。
